“爹,不用再看看吗?”
“不用再看了,咱回去先将地圈起来。”
骑马真不是一件好事,一路颠得林立屁股疼,身上要散架了,到了家里就躺在炕上不起来了。
林家盛却仿佛什么事都没有一样,忙碌着在南山脚下盖起了炭窑。
等林立休息两天出来一看,石灰石已经拉了回来,林家盛正组织人手砍伐栎树、桦树等硬木,花钱收上来干木料、劈柴,已堆满了南山脚。
黄村里的人一下子都忙了起来,年轻力壮的去山上划木,年龄大的则在山脚下把大的石块敲成足球大小的小石块,一向无人的南山脚热闹起来。
没几天,林家盛就烧出了生石灰。
河滩上的土路堆满了石头和青砖。
林家盛从镇上及周边找来了泥瓦匠,开始砌围墙,在下面砌了半米高的石头做地基后,这才开始砌青砖,砌了足有二米高。
林家盛也不知从哪个瓷器窑收来了一车碎瓷,插在了围墙上头。
等到河水结冰上冻时,围墙已经砌得七七八八了。
林家盛的雷厉风行令林立叹为观止。
而林立的荷包也迅速地瘪了下去。
“爹呀,我的钱都快花光了。”林立苦着脸对林家盛说。
“看看你那肉疼的小样,放心吧,以后爹会给你都补上的。让你的小荷包鼓鼓的。”林家盛一再保证。
听了林家盛的保证,林立咧开嘴笑了。
林立家的围墙还没有砌好的时候,村里正就找到了林家盛。
里正也姓林,是林家盛没出五服的堂哥,比他大了足有二十岁。
林里正看到了生石灰的好处和未来的商机,来和林家盛谈谈想在村里办个作坊。
“大哥,方子我可以给你,我也不入股,算是为村里做点事情。不过我有两个要求。”林家盛对林里正说道。
“你说,你说,老三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林里正一听,免费出方子,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有什么要求都答应。
“大哥,第一个,挣了钱之后首先要盖私塾,请先生,让咱村的孩子免费入学。”林家盛说道。
林里正一听这第一个条件,乐得合不拢嘴:“好好,这个没问题。那你说的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这第二个就是以后我家用石灰你不能收钱。”
“哎呀,那是肯定的。”林里正没有想到林家盛提的两个条件这么简单,简直是心花怒放了,满口答应了。
“那个老三,再和你商量个事儿,你看你这有现成的炭窑,村里就在这建场行不?”林里正又说道。
“这个不行。”林家盛一口回绝,“这里已经是我家的地方,而且我们家需要清净,这个我不能答应你,你另外找地方去吧。”
林里正一看林家盛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也起身只好走了。
“对了,大哥。”林家盛追出去喊道,“县里有卖煤石的,用那个煤石烧窑更好,铁匠铺子都是用的煤石,很省事的。”
林里正答应着走了。
林立没想到,这个时空已经开始有煤炭了。
“爹,你干嘛回家不说有煤石的事儿?”林立幽怨地看着林家盛。
“咱家用那玩意干啥?”林家盛问。
“烧炉子啊,用煤石烧炉子不用看着,多省事儿啊。”
“也是啊,我还真没想到,那行,等我有时间去买点回来,给你们烧炉子用。煤石便宜着呢,没人买,也就是铁匠炉才去买一些回去用。”林家盛一口答应下来说道。
看来,时人还没有认识到煤炭的方便之处,再便宜只要花钱就不舍得了,反正柴草也不花钱,到处都是,费点力气而已。
小黄村热闹了起来。
林里正最终把生石灰作坊建在了西山脚下,那里离镇子上近,运输起来方便。
村里的热闹和林立家无关。
他们关上大门,自成一方安宁的世界。人人都很忙,于氏忙着做冬衣,大姐燕子忙着和于氏学针线活,林东忙着复习功课要考试,林立和林家盛则忙着河滩上的宝贝。
林家盛砌围墙时,把小南河水引进了河滩,林立建议把小南河圈进来,他没有同意,说那样子目标太大了。
林立只好作罢,心里却在吐糟,现在也够引人注目的了好不好。
林家盛在河滩的水源处搭了个茅草屋,爷俩就在这里工作起来。
这实在是个艰苦而又磨人的工作。
林家盛做了一个木槽子,给林立感觉就是个大猪食槽。在槽底刻出棱来,然后搭在呈三十度角倾斜的一个木架上,开始初步筛砂土,留在槽底的砂石,再用一个小簸箕装上,在水中反复筛洗,水冰凉刺骨,林家盛穿着不知从哪弄来的皮制水靴,站在水中不停地晃动筛洗。
林立则拿着专门打制的小铁锤,敲着当初他捡出来扔在一边的石块,以期望有意外惊喜。
功夫不负有心人,艰苦奋斗了几日,真让林家盛筛出了几粒大如蚕豆,小如小米粒的砂金。而林立依然一无所获。
这天,林立和林家盛正在忙碌着,于氏匆匆跑来了,一脸惊惶地对林家盛说:“当家的,不好了,外面来了一队官兵。”
林立一惊,这么快就事发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nalosh.cc/read/163556/187096/)阅读,如您已在笔趣小说网(https://www.nalosh.cc),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