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石灰
唐峰知道水泥的工艺,可问题是,他不知道这回转立窑怎么修建,他是工科生不错,但他没学过建筑学,更别说这古代建筑了。
仔细想过,他依稀记得,那个吉利国建筑工人第一次烧制水泥熟料,用的就是烧石灰的石灰窑。
受到这个启发后唐峰当时就把一群懂得烧石灰的工匠给找了过来。
明朝,虽然在后期,国家动荡,但大明在,数学,天文学,乃至是物理等等方面,其实都还是在全球领跑的,各类的人才层出不穷。
清朝,康熙年之前,我国的各类科技,就全球范围来说依旧不算落后,乃至在火器制造上,也未曾被西方甩开,但康熙之后,满清为了自己统治能够长治久安,就开始对火器和各类科学研究进行限制,甚至打压。
这种愚昧自私的行为,直接毁灭了大明在科学研
发的道路也让大明彻底被西方抛到身后。
把那些烧石灰的工匠照过来,跟他从系统中招募出来的那批特殊工匠放在一起,只两日,广宁城外,一座特制的烧石灰窑拔地而起。
这个石灰窑,跟传统的石灰窑有明显的不同,因为在内部,增加了一个特有的独立空间,用来做火烤过程中,石灰料的中间回转。
广宁一带,并不缺乏石灰石,黏土,在广宁城外十里的地方也能找到。
当这特制石灰窑建起来后,石灰石和黏土都已经运送过来。
先是将石灰石烧制成普通的石灰,这个过程里,唐峰只是在外面看着,全部由工匠们来操作。
对于这些技巧熟练的工匠来说,烧制石灰,几乎都成为了一种本能,每个环节,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烧制石灰,唐峰兴趣缺缺,因为这种技术,对于当下的大明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哪怕就算
是很多农村,都有很多人懂得烧制石灰。
等到石灰烧制出来,接下来,便是石灰与黏土的比例配合,这个,才是水泥能否烧制出来的关键所在。
石灰窑外面,他带着那几个技巧娴熟的工匠,将烧制出来的石灰和黏土,按照他计算的几个不同比例配合。
“送进去吧。”等到弄好了这些后,他示意工匠可以开炉烧制了。
接下来,就看,这按照不同比例配合的石灰和黏土,哪一个能够成功烧制出水泥来。
如果全部都失败了,那么,也只能重新进行计算了。
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不过,顶多就是多计算几次,多搭配几次,多烧制几次,总是能够成功的。
当石灰窑起火后,唐峰抱着手臂,静静的站在外面,等待着最后结果的出现。
远处,东方带着两个神教的女弟子,提着酒水过
来。
看到唐峰那一身的脏兮兮,东方笑着摇了摇头,取出手帕来,将他脸上的污渍给擦拭掉。
“您这怎么,好端端的想起烧制石灰了”东方看了一眼那些石灰,有些纳闷的问道。
看着身边飒爽英姿的小女人,唐峰笑了笑。
“我要的,可不是石灰,而是另外一样东西,一样可以改变大明当下面貌的东西。”唐峰笑着说道。
听到他的话,东方越发的迷惑起来。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竟然能够改变大明当下的面貌呢。
许久的等待后,窑火熄灭。
很快,工匠们提着木桶,将烧好的熟料从窑里取了出来。
“把这些熟料都碾碎成粉末。”唐峰再次吩咐道。
十几个工匠,拿着工具,又开始忙碌起来。
六种不同比例配合后烧制出来的熟料,在工匠的
手中,都渐渐被碾碎,成为了粉末。
这六种粉末,其中有三种,从外观上,跟后世的水泥很相似,手指捏起来,也很滑溜。
“取水来。”
等到工匠取过水来,唐峰亲自下手,分别用水搅拌这三种熟料。
整个过程,东方都站在旁边,低着头,满是好奇的看着忙活的唐峰。
这三种熟料,前两种,跟水混合搅拌后,虽然也有些黏性,可是,几次搅拌揉捏后,就开始不断的散裂。
显然,这两种比例配合后烧制出来的熟料,还是跟真正的水泥有些差距。
当唐峰的目光,落在最后一种熟料上,用水搅拌后,抓在手里,反复揉捏后,他所希望看到的一幕,终于出现了。
不错的手感,不管怎么揉捏,都不会散裂,黏性恰到好处。
成了。
看着手里的水泥膏,唐峰的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的笑容来。
四比一的比例,就是他了。
“今后,就按照这个比例来烧制。”唐峰将手里的水泥膏丢回到盘子里面,站起身来。
“喏。”
“传咱家命令,将这方圆两里之内,全部圈起来,并在这里建造工坊房屋,今后,派军士驻守,闲杂人等不得进入。”
既然水泥已经试验出来,接下来,便是大规模生产了。
作为这辽东的实际主宰者,唐峰可以调动政府力量来进行大规模生产,人力物力财力,自然也不是个人或者商团所能比的。
光是从辽东到山海关这一线的道路修建,就需要大量的水泥,想要满足修建道路需要,起码,要修建数十个这类的大型回转立窑。
唐峰大手一挥,这片山头,全部被圈了起来,之后,数百军士驻扎在了这里,上千流民也随之调配到此处,开始修建工坊房屋,以及回转立窑。
在不久之后,这里,将会成为辽东,乃至是大明,最大,也是唯一生产水泥的基地。
至于说,把水泥技术推广开来,这种傻逼事情,唐峰才不会做呢。
水泥是他鼓捣出来的,别人想用,那就花钱来买吧,要知道,这世界上,可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