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厉的掌风呼啸而来,崔善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脸上已经传来阵痛。
“你……”崔善怎么也想不到,这人说打就打,都没给人一点准备的时间。
谢蕴清居高临下地看着地上狼狈的崔善。
“你院子后面的枯井里,埋着的白骨,都是谁的?”
“你在说什么?”崔善慌慌张张地站起身,给手下使了一个眼色,还在幻想着息事宁人,以为没到天塌下来的那一步。
“什么白骨,陛下,您一声不吭到了望都,上京城的大臣们知道吗?陛下如此任性,可知江山社稷会因为你的一时意气而动荡。罢了,毕竟是年轻人,火气总是大了点,不要让外人看了笑话,且进府去说吧。”
一身红色官袍的崔善捂了捂脸,努力压下自己因为被当众羞辱而激起的怒火,试图循循善诱,将君王的一番质问包装成小孩儿任意妄为的行为。
这人甚至厚着脸皮,佯装宠溺道:“陛下,您大驾光临,为何不早一些通知我呢,后院若是有什么吸引您的风景,您尽管逛一逛就好,把这儿当成您的家一样,这是我们这些臣子的心愿。”
“况且,百姓们对您的为人有些误解,陛下还是不要说这些让人加深误解的话才好。”
有个挑着担子的人从旁边路过时,看了一番热闹后点评道:“这就是咱们的皇帝陛下啊,看起来真年轻,就是脾气不太好……”
“你快别说了,想被杀头吗?”
“不能说吗?”有人疑惑了一嘴。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妪摇头叹息,“世风日下啊,跟前一位……”
一样什么?是想说她跟那个年纪越大越昏庸的渣爹一样吗。
这可真的冤枉她了。
谢蕴清百无聊赖地听着谢三帮忙转达的话,那些百姓以为自己小声议论,但有谢三这个耳力过人的属下,像听不见也是有点难度的。
唉,做一个暴君还挺辛苦的,至少要在百姓当着她的面议论她在宫里一夜重新十个美貌宫女,并且揣测她餐盘都是镶金的时,要忍住不笑,还真需要一点暴君的自我修养。
谢蕴清努力忍住不因为百姓荒唐的猜测而发笑时,有人已经脸大的以为她稍微和缓的神色是放他一马的意思。
“您瞧,我将望都治理的百姓安居乐业,大家都畅所欲言。陛下不应该因为一个妇人的疯言疯语而怀疑我的品性,寒了我们这些地方官员的心。”
“毕竟,陛下深居宫中,一时不察听信了某些谗言,我们做臣子……”
崔善脸上的笑越来越深,可眼神明晃晃的威胁让谢蕴清感觉有点好笑。
“说够了没有。”谢蕴清眼神冰冷,完全没把崔善的威胁放在眼里。
只觉得他格外吵闹,每句话都话里有话。
什么叫‘把这儿当成您的家’?是在讽刺她随意闯入他人私宅?
处心积虑的,拐弯抹角的想要抹黑她,不就是看准了她在乎名声吗?
记得在做皇子时,原主就一直与人为善,就为了获得一个仁善的好名声,让母妃跟着增光。
谢蕴清不知道为什么有些鼻酸,想起上辈子她为了这些虚名奔走,徒劳无功后的崩溃场景,太傻,也太容易受影响。
继续说吧,反正她没道德,你们也别想绑架。
崔善还没认清楚现实,说了抄家就是真抄家了,以为跟你过家家呢?
“已经逛好了,你也别一口一句攀关系的话,是不是听信谗言折辱了你这等……‘爱民如子’的父母官,还有好戏可看呢。这时候和我耍心眼,可没什么好处。”谢蕴清似笑非笑。
她往下扫视一圈,发现被她看见的人都默默往后退了一步,像是畏惧着她暴君的名声。
不知道多少人被这个尸位素餐的太守蒙蔽了视线,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这望都城内高的不可思议的物价,以及城里对太守美名的宣传,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洗脑以后的无情压榨。
要撕开里面血淋淋的内脏才能让你看到,内部被蛀虫啃食后的虚假与恶臭。
谢蕴清让开身,身后有个人慢慢地走了出来。
“冯轩……你怎么没死?”
冯轩推着一把木制轮椅,轮椅上的人苍白着脸出现在了门口议论纷纷的百姓视线里。
在看见这人的一刹那,崔善知道自己的所有算计都成了一场笑话。
因为这个人仅仅在望都待了一个月,就俘获了望都城大部分民众的信任以及……爱戴。
这人就是苏葶。
“是苏大人!”人群中有的刚要离开,就看见了自己眼熟的那道身影。
“苏大人没事,太好了。”
崔善苦心经营,费劲隐瞒一切阴私,还有花钱花精力去宣传去堵住民众的口,从此只听到赞誉。
都在这个人出现后,一切虚假繁荣碎裂开来。
他不想承认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官做的还没有上京外派过来的一个年轻人要出色。
他嫉妒,也暗恨,厌恶此人抢走风头,于是刻意找人让苏葶染病,还用养病的借口把人软禁了起来。
虽然这人知道了他做的一些事,但一个将死之人,不过是在死前看着他慢慢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而已。
可崔善怎么也没料到,谢蕴清有个胳膊肘往外拐的系统。
苏葶原本是染了病,甚至为了迷惑他的视线,还特意不要命的加重病情,但谢蕴清带来的药很快就稳住了苏葶,这几天休养下来已经可以处理一些事了。
“老天保佑,没有让这么个大好人出现意外。”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大家都是冲着许久不见的钦差大人出现在太守府门口这个消息,吸引过来的。
民众每每夸赞苏葶一句,都像是在崔善脸上打耳光。
在本地治安官面前夸外地来的官员治理得比自己好,不是打脸是什么?
虽然是意料之中,谢蕴清还是有些震惊,苏葶的号召力以及那些民众对苏葶的评价,他真的是天生做官的好料子。
将感染了瘟疫的百姓分隔治理,征集了全城的大夫进行救治,还有烧毁染病的人员穿过的衣服……等等一切。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代人能有现代的防疫意识已经非常前卫。
更别说还吩咐人熬制药粥分发下,实用的同时还能给饥饿的难民解了饿肚子的困境。